第十六期老友记精彩回顾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诺邀请了老朋友邱天Autumn来到「老友记」现场。在家庭、情感和事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令人纠结的选择,到底哪一个才是最优解,听听现场一诺和邱天怎么说?还有邱天和陈老师的生活相处秘籍大放送,点击下方链接可观看直播回放。



本期嘉宾:邱天 Autumn,奴隶社会作者之一,现居北京,五岁女孩的妈妈,七年麦肯锡咨询,三年互联网运营,目前创业中。天秤座AB型血的纠结星人,主写职场与情场的选择题。


「一诺老友记」是诺言社区会员的专属福利活动。每一期老友记,一诺都会邀请活跃在各行各业有趣有梦的朋友,针对某一主题,与诺友们进行探讨。过往邀请过的嘉宾有快手创始人宿华、经济学人中国区总裁刘倩、全职公益人陈行甲等。


本文目录导航:(全文阅读预计15分钟,也可按照目录跳读哦)


一、如何选择正确答案

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试错

尽可能去research(获取信息)

定个原则去应对纠结


二、坚定选择不后悔

婚姻中的三观、品行和真爱最重要

试错不要怕晚,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和刻意练习

百分之一百接纳孩子和家人


三、问答环节

如何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队友的不同想法?

邱天是如何做到100%接纳陈老师的?

在学习倦怠期怎么内化学到的东西?




一、如何选择正确答案


一诺:最近朋友圈里很多朋友都在为邱天的新书做宣传,大家肯定都特别好奇这本书是怎么产生的,包括她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我们就开始吧。


《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这个书名跟摇滚歌手何勇《钟鼓楼》里的一句歌词一样,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或者你和何勇有什么关系吗?


邱天:大家肯定知道奴隶社会另外一个畅销书作者马曳吧,他写过《此岸》和《三万英尺》,分别是以哈佛法学院和咨询公司律师生涯写的职场小说。


然后马曳请我写过一个关于《此岸》的书评,当时我选了这句话叫: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这也是他在《此岸》里引用的。


小说讲了一批年轻人在读书和职场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选择题,我觉得马曳引用的特别准确,做书皮也特别恰当,因为太喜欢了,就跟编辑商量用这句话来做书名。



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试错


一诺:既然讲到难题,从你的角度来讲,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上学时觉得有一天我们终将毕业解放了,然而毕业后还是有无数的选择题要做,所以到目前为止让你印象最深刻的选择是什么,当初是怎么选的,有后悔吗?


邱天:说句实话,对我最难的事情就是选择离婚这个事,因为它当时是一个非默认选项,而且我这个人还比较传统,当时结婚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妈妈觉得二十六七岁该结婚了。


在离婚时,我做了很多思想斗争。当时小白跟我说:“两个选择,一是跟一个表面上还不错的男同胞共度余生,可能你们之间有很多问题,但外人未必见得知道。二就是选择离婚,但你可能找不到一个机会,给自己寻找想要的幸福。十年后哪一种你会更后悔?一种是你没有给自己这个机会,还是你放弃了一个可能别人会OK的选择?”


小白这么说对我很有帮助,我觉得我会后悔没有给自己一个机会,所以我就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一诺:这个话题比较沉重啊,就像你所说的非默认选项这个时候还蛮困难的,难处在于给自己一个机会,但这个机会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当时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很差怎么办?


邱天:我想过啊,我从小就是那种一心一意知道自己想当妈的人,最理想的人生就是像我一个很漂亮的中学女老师,三十岁的时候女儿五岁。然后当时我离婚的时候也是三十岁,我担心蹉跎两三年再生孩子,在育龄,亚健康等方面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我当时一直在思想斗争,但后来确实是觉得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


一诺: 所以我觉得如果有一个心法的话,应该觉得它会变更好。因为这是很多人做选择的一个困难,机会可能更好,但也有可能更差,总觉得不去做这个选择是个不好不差的,至少没那么多down side,这可能是我们一个心结吧。


大家可能知道,我自己妈妈也离婚了,然后那时候的想法就是,on average好的可能性会更大吧。要有一种belief,有时候会发现,当你有这个belief之后,它会变成现实。



尽可能去research(获取信息)


一诺:话说回来,这本书里讲在选择中好多都是可行的,那为什么不说只有一个是好的呢,然后从这个角度讲,怎么在看着都可以的选项里选择正确答案?


邱天:我觉得整本书或者说我现在越写越形成了自己非常强烈的世界观,就是人生可以是错的,对不对其实是试出来的。你走的每一步至少能帮你更了解什么是适合你的,什么是不适合你的?哪怕你选错了,它帮你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而且你总能从这段错误经历当中学到什么,所以对我来说,选什么答案都是一种体验,一种价值。


我们平时做选择时最大的困难无非是两方面,一是对选项的不确定性,尽可能做research(获取信息)。研究这个公司,行业怎么样,老板靠不靠谱,产品好不好,公司文化、加班情况等;


二是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举个例子,比如一诺说选工作要知道自己的职业方向。可能我会觉得自己有孩子了,想要选择轻松的工作,这样可以花更多心思在孩子身上,会更从容不迫,不留遗憾。但我一轻松又觉得浑身难受,怀念以前有成就感的生活。所以我跟自己说人生是可以错的,要尽可能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对这个世界有认知,对自己有准确判断。



定个原则去应对纠结


一诺:你在很多文章里说你是AB型纠结星座人,而且你刚才也说人生可以是错的。这件事情讲起来大义凌然,但对纠结的人是挺困难的。你怎么去平衡自己一方面很纠结,一方面允许自己错呢?


邱天:世上无数的小事都会令我纠结,所以我现在尽量不在小事上纠结,如果我老是在一个事情上反复,那就定一个标准以后该怎么处理,然后大事上继续纠结。比以前好的一点就是我会去做更多的research,多跟人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如果功课都做到位了,事后出现一些问题,那我也觉得没什么遗憾了。我以前可能是内心纠结,又很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就是贪心嘛。


一诺:很好,举一个小例子,以前上中学的时候我开始有所谓的财商概念,有两个东西,一个比较贵(一百块左右),然后我又去买了一个便宜东西(大概一块五),但它可能本来就值一块钱。当时我就想凭什么他要收我一块五?最后想想不就五毛钱吗,一百块钱都可以多花了,为什么纠结这个。


那时候我跟我妈就有这么个对话,你怎么做这种决定,五毛钱应不应计较?然后我妈给我说的话对我后来还挺有指导性意义的。她说:“你要一单一单的看,不要把它跟一百块钱去比,本来是一块钱,跟你多要五毛就是不对的。”


我说有意思吗?怪这五毛钱,后来发现凭什么涨我百分之五十啊,该省的地方就该省,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思想过程。


邱天:我在介绍这本书的时候就说,遇到比较难的选择就定一个原则,因为这种选择会在我人生中会反复出现,比如我一个小伙伴,他确实工作表现不好。


我们知道有句话叫bring the best on every people,and everyone deserve a second chance(你要帮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个人都值得第二次机会)。


但是把一个不合格的小伙伴留在团队里,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你给他一次又一次,或者两三次机会。那时你会纠结是要帮助支持他,还是让市场来教育他?


后来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果反复纠结就定个原则,没有完全的对错。我就依自己的性格思考是更偏公平一点还是偏管理效率,定完之后我就执行。如果出现不好的结局就再改再调整,所以我现在会有意识地让自己决策快一点。


一诺:大家如果看《原则》那本书会发现,到最终形成的原则会降低各种决定带来的精力和时间的浪费。这个过程是很困难的,因为你觉得两边都很有道理。所以最终我的一个原则看bigger picture,就是他会怎么影响到更多的人。


我也有类似的问题,在管理上我其实是一个比较心软的人,所以在出现问题时总希望能站在他的角度上去想。但是我最近也才意识到,这样做会伤害那些做的好的同事,比方说一个同事他的父亲得癌症,你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很可怜,给他机会。


但是后来你发现那个表现很好的同事家里也有类似的情况,只不过他没告诉你或者你不知道,所以最终我觉得you have to look at a bigger picture,因为你会因为各种原因陷入到一个个人或一件事情的纠结,反而会产生对别人的伤害。




二、坚定选择不后悔


婚姻中的三观、品行和真爱最重要


一诺:还有一个是跟婚姻相关的问题。婚姻中选择伴侣什么是最重要的,真爱,三观,物质,品行,学识,如果五选三你选什么?


邱天:那就选三观,品行,真爱吧。我强烈解释一下三观吧,最近老被人问婚姻方面的问题。举个例子,我周围有一些小伙伴的世界观并不是金钱至上论,但是他们确实觉得在市场上挣得更多是价值的表现,是成就感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一直觉得我有点不能够全心全意的追求钱,浪费了自己的潜能。


但我身边还有另外一些朋友,他们觉得邱天一直不能全心全意的去做有意义的事,她的内心其实是个爱公益有情怀的人,但一只脚留在了商场上,老在掺和,浪费了潜能,被钱污染,但我其实是一个又有情怀又爱钱的人。


其实,人跟人之间很多问题的决策上没有对错,如果跟先生在大事小事上的三观都不一致,那是很苦的,就像苏明哲和他太太。我想明白了我和老公相处很舒服的原因就是我俩能处在一个频道上,他理解我的情怀,又能理解我物质的这一面,我们在大部分事情上很平,不太容易出现一些撕扯,能互相能支持。



试错不要怕晚,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一诺:你书里面谈了几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比如试错和练习,你觉得在三四十岁的年纪还会鼓励大家试错婚姻和工作吗?


邱天:会的,我觉得千万不能怕太迟。第一,人类寿命在延长。我们爷爷奶奶的平均寿命可能在七十岁左右,现在我父母六十七、六十八这个年龄了还很健康。可能到我们人类寿命会到九十或者一百岁左右,那你就想啊,三十五岁才过了人生的三分之一,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第二,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做任何事情都不怕晚。说实话我以前一直是糊里糊涂的。三十岁以前,我的人生都是默认选项,三十岁之后才有选择。因为保送,我糊里糊涂的读了个研究生;进入麦肯锡之后工作三年,小伙伴都出去找工作或者去美国读书了,我因为婚姻不太顺利莫名其妙升了一级,被麦肯锡保送了一层,然后又工作了两三年。


所以我三十二三岁的时候,什么都比别人晚。我再婚,生孩子,转行都比别人晚。但我到了三十六七岁,四十岁的时候特别高兴。虽然我出国读书毕业的时候三十四岁,但当我四十四岁的时候,who care我是三十四岁去的还是三十岁去的,我去了比没去让我自己高兴多了。我在美国过了两年终于把英文这关给过了,对西方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尝试了很多以前没有尝试过的生活方式,比如去南极,户外,见识了一些新朋友等等。


三十五岁以后女生就不行了,这种话在职场上很常听。我只干过咨询这一份工作一直到三十六七,但我现在四十岁回头看转过行的我自己,有更拓宽的视野,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去看待去学习,发现自己确实可以学会新东西,这种感觉太好了。那三十六岁我又怕什么呢,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怕晚。


一诺:这个问题后面咱们underline。现在看当然可以,可在你二十六岁的时候,你自己是没有这个视角的。也许当年你看别人比你小一岁还比你成功,可能就会觉得自己特别失败。我觉得这个跟教育也有关系,教育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教育不应该是个单选题,因为未来对所有的人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大家总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最近我妈认识一家长说,我家附近开了一个纯英文的幼儿园,一年20万,条件非常差,它唯一就讲我们是纯英文的,对口某某国际学校。


现在家长愿意花六十万给女儿一个进入国际学校赛道机会的观点也非常普遍,大家就觉得我现在就要给孩子一个道,而这个道的门票是六十万。我觉得这跟你刚才讲的是一样的,人最大的悖论就是得过了这个时间才能理解问题。


邱天:我前段时间去北大演讲的主题是如果你不能一下子找不到人生对的方向该怎么办?现场看大家的反映很热情,但是第一个同学的问题是这样的:“邱天姐,虽然你刚才这么这么讲,但还是想问问你周围提前实现财富自由的人的共性是什么?”


大家都希望都希望一步都不要走错,直接捷径。最好就像我在三十岁以前一样,小学上全国重点小学,第一份工作最好是麦肯锡,三年升一级后年薪百万,二十五六岁的时候这是最理想的。


事实上并非如此,我就跟他们说三十岁这姑娘离婚了,一时想不开,一冲动跳下去了,你觉得这教育成功吗?这孩子在三十岁的时候迷茫了,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归隐山林一年,你觉得你这教育成功吗?不是说归隐山林不好,人总得有一个发现自己需要什么的过程,这门功课迟早是要补上的,或者十几岁,或者二十几或者四五十。



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和刻意练习


一诺:可惜大家总得经历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明白。你文章里说对于女性如何兼顾职场和家庭,你已经放弃寻找正确答案了,为什么,因为是无解难题吗,你对它做出过什么样的努力,现在真的已经放弃了吗?


邱天:我是已经放弃了。我很相信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刻意练习 。记得刚从咨询师转行做营销时,我觉得一天花八个小时和一天花十六个小时是不一样的。多花十五六个小时在这个事情上面,那么我注定要比朝九晚六的人跑的要快,教育小孩也是一样的道理,但我觉得我现在对两边倾注的心力都不够,很难兼顾。


我曾经想过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全职做教育,但后来我觉得这不是百分百正确的答案,因为不能让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去做教育。所以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在人生比较长的路径上,跟自己讲可以慢一点来,比如事业这个事情,我不选择在五年之内必须成为专家,我可以八年成为专家,不用那么Intensive,但我依然在成长。对待孩子我花的时间太少了,一诺游戏力的方法对我很有帮助,我现在几乎不对女儿发脾气了,多学一点把自己变成一个更effective的妈妈。


一诺:我再讲一点,我觉得这是所有女性、母亲都关注的问题,首先大家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在不完美的情况下去取最优。你的痛苦有时候是来自于为什么就我那么惨,所以不要去看那些让你比较讨厌的人的朋友圈。让自己阴暗的心理得到平衡,这很重要,首先我自己练出来的就是一看到就自动屏障,别人说好我就添两件坏事来说,虽然显得比较Low,但对我自己的心理健康比较重要。


然后另外一个就是正面的看。我非常爱我的孩子们,那我的goal是什么?我很早就想清楚了,不是上大学,这些事情最后肯定都会发生。我最重要的goal就是我的孩子以后要喜欢我。孩子如果跟我不亲跟别人亲,我觉得是最难受的。不管他英文多好,数学多好,编程多好我不管,这跟我没关系,这是你的问题,但你得喜欢我。这听起来可能很自私,但所有的妈妈可能都有这种感受。


很多妈妈问的问题是错的,比如怎么让孩子英语好,怎么钢琴过九级,这都是极其wrong的question。不是说我的孩子不会去学钢琴,而是出发点要fundamental一点,你跟孩子要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那我就想怎么样才能最好的管理亲子关系。


当时我就跟邱天讲,其实孩子的语言就是游戏,他能听懂的就是玩。其实你的出发点可能很功利,就是让你喜欢我。我是学理科的,在有孩子之前我对孩子很无感的,但生了孩子后真是不一样,现在只要跟我发生关系的孩子都还挺喜欢我的,原因不是我有多么讨人喜欢,是因为我去理解他的语言。我每天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够多,所以我就很鸡贼,在我有限的时间内怎么让你喜欢我。


我老二七岁多了,认字水平也不怎么样,有大量比他阅读认字要好的孩子,我肯定是有遗憾的,但我一直提醒自己到底什么对我最重要,我觉得亲子关系最重要。等他二十岁的时候回头看他七岁的时候都不认识这些字,重要吗?who cares?但当你是一个七岁孩子的妈妈时,你就是很care,因为你旁边的孩子都认识。


所以虽然我同意时间投入是更好的,但它也不是成正比的,不是说十六个小时他干的就是八个小时的两倍,而是1.3倍。Again , it is an optimization game,大家想清楚后,就是自己去选择。



百分之一百接纳孩子和家人


一诺:最后一个问题,你希望你女儿以后成为什么样的女人,希望她成为另外一个自己吗,为什么?


邱天:我现在希望我女儿是一个充分被爱的女孩,她可以自由勇敢的去探索她想要的东西。一诺在跟我教游戏力的那个晚上,跟我们之前谈到的所有东西都相关,包括怎么做选择,夫妻关系。当时我要去帮一诺干点小活,说好的十点我迟到了。因为跟女儿讲了半个小时道理,把她说哭了,我感觉我欺负了她,因为讲道理小孩讲不过我们,她觉得不安全了。一诺讲对小孩来说安全是最要紧的,第二个就是游戏解决一切问题。


先说游戏可以解决一起问题。我现在不停的跟女儿编游戏,都是特别蠢的游戏,但我很擅长这个。她今天为了一个很小的事情就哭鼻子,我妈和老公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为了这么小的事情哼哼三十分钟。我当时觉得接纳所有的情绪,安全感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就编了三四个蠢的游戏,她就咯咯咯的笑,过了一会情绪就过去了。游戏力很effective,因为情绪不是水龙头说关就能关。


第二个就是安全感。很多人从童年开始就会缺失一定的安全感,比如不敢做出自己的选择,害怕自己不如别人,不敢去问问题,不敢去探索等等。我的经典案例就是当我拿到沃顿商学院和耶鲁大学的通知书时,我问我爸的第一句话是:“我被哈佛、斯坦福拒了,你是不是有点失望?”,有点像我从小是多么的不被接纳是吧。


我前面说到我和我先生的三观相对比较一致。如果我选择拼命挣钱的工作,就会有人说我放弃情怀,原来你是这样的邱天;如果我选择选择公益,那就是邱天你不能在市场上真正证明你的价值,但是我先生百分之一百的接纳我,我也百分之一百接纳他。所以一诺那次跟我一说,我就觉得被打通了,我要百分之一百接纳我女儿,关键是我还要百分之一百接纳我妈,我要继续摸索这个事。


一诺:我觉得在接纳父母的问题上也可以有点反思吧。我觉得不管你父母是不是接纳你,的确是父母肯定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你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表达我acknowledge这件事,即使他们爱的表达可能让你觉得不舒服。


我结婚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和父母住在一块,老大出生后我妈来帮忙就不得不住在一块。《臣服实验》里有这样一个理念:外界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内在状态的镜像。前面这个acknowledgement 就有巨大的意义。其实父母虽然无条件爱你,但是他们也很希望听到你爱他这件事,这个其实是很有价值的。



三、问答环节


观众提问:如何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队友的不同想法?比如说,队友认为生二胎是女孩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女孩子会认为,怀孕反应太大不愿意生。


一诺:我个人觉得三观不是态度平和就能去接受的问题。特别是像生孩子这种大事情,如果两个人在这方面有分歧,一定要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邱天:在生二胎方面,你要先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想生?另外就是要和先生沟通,生二胎不是女方理所应当的,而是夫妻共同商讨后的家庭决策。我的感受就是,如果你自己不是完全情愿,就不应该生。


观众提问:邱天是如何做到100%接纳陈老师的?


邱天:怎么100%接纳陈老师?一开始选在伴侣的时候,尽量选择三观一致的伴侣。我和陈老师比较容易相处的重要一点就是三观比较一致,所以接纳起来没有那么难。第二个就是我们两个人都比较容易为别人考虑。


观众提问:我经常会有学习的倦怠期,怎么可以快速把学到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一诺:其实我今天下午刚录了诺言的课,里边提到了其实人学会一个东西就是三步:See One, do one, teach one. 就是你先看别人干,然后你自己干,最后再教别人干。为什么我让大家写文章,后来你会发现,所有写文章的人收获会很大,等你输出后这些东西才是你自己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得不思考,重新梳理这些知识,把它内化成某些东西。


以上就是第十六期老友记的精华文字内容啦,想要观看完整版内容请进入直播观看。最后特别感谢以下小伙伴们对本次老友记的给力支持:


此处还要特别感谢以下小伙伴们对本次老友记的给力支持:

诺友志愿者:@曹志梅、@lisa 、@雨璐-风清扬、@徐萍、@七月新生~TP 、@小草的麻花辫、@李野野


场地支持:10space

直播:海丰、小麦

主办方:“诺言”社区


本文版权归「诺言」社区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用于任何平台。

此内容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