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校园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评估

[课程背景]

校园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校园生活占据了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大部分时期,是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完成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面对学龄儿童不同的成长烦恼和迥异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关学校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儿童心理发展知识和进行识别、评估和干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与条例,其中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对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干预。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势必将以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为核心,而非仅仅只是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与宣传或“谈心”。

在此大背景下,各地教育系统也开始纷纷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者、提供路径和服务方式。一方面,有条件的城市学校配备了心理教师,但大部分由团委、思政、德育口的老师兼职或转岗担任,缺乏专业教育和心理咨询实践训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进驻校园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社工虽然接受过专业的学历教育,具备一定的心理和儿童发展知识,但大部分活动以开展成长和发展性小组为主,针对个体儿童的心理辅导服务,特别是基于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的心理健康服务开展较少或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不管是心理教师还是社工,主要分布在城市学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服务还存在空白地带。由此可见,在知识储备、人力资源和服务专业性各层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的缺口都是存在的。那么在这样一个需求大、政策支持的快速发展时期,谁可以提供该项服务,如何提供服务满足儿童心理发展与需求,驻校社工是否可以扛起这面大旗,都成为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也可能是社工需要把握的一个机会。

本课程试图为机构派驻驻校社工、学校心理老师、以及有兴趣的其他教职员工提供一套从社会工作个案的视角与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工作的初级课程,培养专业人员的评估意识、掌握科学的评估方法,学会使用评估工具收集和分析儿童的信息与需求指导服务方案的设计,增强社会工作者及学校心理老师的实务能力,从而最终满足广大学龄儿童的个性化心理需求。希望通过本课程,可以助力社工更多地参与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提高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加强临床社会工作能力,彰显自己的专业价值。


[课程目标]

①明确社会工作专业在校园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范围,养成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的思路为儿童设计科学的评估方案;

②掌握常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能够识别和进行评估;

③能够使用针对不同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评估方法,包括多项评测量表和面谈技巧等;

④学会危机处理方法以保证儿童生命安全为核心;

⑤了解为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ISP)。


[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在学校心理咨询设置中的工作范围与角色界定;

社工与儿童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原则与工作流程;

常见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多动症(ADHD)、抑郁(depression)、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创伤应激综合症(PTSD)、行为障碍(conduct disorder)、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破坏行为(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依附障碍(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等的成因、表现、识别与评估,针对自杀的危机干预方法;

学习使用各种测量表以及如何合理运用量表分析结果设定目标导向;

如何与家长和老师一起合作完成对儿童的全面、有效的评估;

个人服务计划(ISP)概述。


[主讲老师]

 

 

李硕芬,厦门人, 厦大社工系本科。美国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社工系硕士,青少年家庭心理咨询方向。凯斯西储大学非营利管理专业证书。俄亥俄州LISW-license independent socialworker独立社工师执照,LISW-S expected Sep-2018, 可督导LSW社工师。目前就职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所在郡县儿童社保局。自2009年起9年机构门诊部以及克利夫兰学区校园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经验,服务于大克利夫兰地区k-8小学初中各种青少年问题儿童的individual therapy个人心理咨询辅导以及family therapy家庭心理辅导咨询。过去九年内辗转多家克利夫兰地区中小学,服务过上百个青少年儿童以及家庭。主要诊断服务病症包括青少年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焦虑症/行为障碍症conduct disorder/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破坏行为疾病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依附障碍症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等等。

Photo by Jason Rosewell on Unsplash

此内容来自